查看原文
其他

广州国际校区启用四周年:用1461天,创无限未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华南理工广州国际校区 Author 就爱你的




9·20 | GZIC, SCUT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

GZIC,SCUT

五湖四海,我们踏浪而来

奔赴同个目标地点

披星戴月,浇筑汗水

凝注期待,往复

终成“天空之城”GZIC


流觞曲水,滨水河畔

移步换景,街三陌

尽览校风校貌

攻坚克难,众志成城

我们起见证彼此的成长



01

1461,数读国际:

记录成长足迹


灯火通明的E3图书馆

陪你一起度过无数为梦想奋战的日夜

集约综合的D6体育馆

留下过你和伙伴们挥洒热血青春的身影

在这1700亩的南粤大地一隅

无限可能被播种而下,静待绽放


1461天的校区启用足迹

你发现了多少?又见证了多少?

920,就爱你

是爱用心参与、共同成就校区点滴变化

一直与GZIC双向奔赴的你


且让我们用一个视频

开启今天的回望之旅

未来,会有更好的风景

在GZIC与你相遇



过五关,斩六将

凝聚各方期待与汗水

方可成城


是四方共建齐心协力的出谋划策

让蓝图成现实

是每位建设者夜以继日的辛苦耕耘

令砖瓦成高墙

是全体师生的爱护与建设

共筑一座“天空之城”

是每一个你和我并肩同行

才能共同见证今日的大好风光




02

凤栖梧桐,敢为人先:

湾区唯一试点




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广州国际校区一流的理念、设施与氛围

吸引了包括两院院士、欧美发达国家院士

和学术大师在内的高层次人才300余人


汇聚了一批由战略科学家及院士领衔的

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

特聘诺贝尔奖得主为荣誉教授

整建制引进前沿高水平电镜团队

目前,校区已建有7个新工科学院

其中,未来技术学院

是教育部首批12所未来技术学院之一

微电子学院

入选教育部高层次紧缺人才培养专项实施单位

集成电路学院在不久前也正式揭牌

为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强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撑


校区还建有4个交叉学科高端研究院

4大学科公共平台基础实验平台

国家级及部省级平台达到15个

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200余项

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尖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部分科研成果展示


连续在SCIENCE等顶级刊物发表成果

前沿软物质学院/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团队连续在Science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刊发研究成果,例如,将低剂量成像技术中的样品倾转和电子计量控制方法运用于叠层衍射、利用DNA首次实现了SWCNTs的可控有序修饰、在软物质本体中首次发现Z相、利用聚合物自组装构建人工肌肉纤维。

全面对接国家主动健康研发专项

学校全面对接国家主动健康研发专项,在广州国际校区未来技术学院推动建设主动健康南方创新中心,在柔性穿戴设备、无感人体监测装置等数据底座技术研究已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与广东、广西、湖南、江苏等多地医院和企业达成合作,从多模态嵌入生活,运用全天候个性化数据造福大众,正在快速推进专项项目的落地转化。

致力解决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难题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基于肿瘤微环境调控的纳米药物研究”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重大成果,部分成果实现临床转化。其中,项目成员单位石药集团研发的米托蒽醌脂质体(多恩达)是近五年来全球上市的唯一一个脂质体纳米新药,也是我国唯一获得美国临床许可和孤儿药资格的脂质体纳米药物。项目的成功实施有力支撑和推动了我国纳米药物制剂的进步,也有望为解决我国生物医药领域“卡脖子”难题做出积极贡献。

挂牌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对标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学科特色和优势,在广州国际校区成立集成电路学院,形成“集成电路专用材料与微纳电子器件、集成电路设计与EDA软件、集成电路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前沿交叉融合集成系统”四大研究方向,初步建立起一支国际化、高水平、跨学科的集成电路攻关人才队伍,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初步构建起“集成电路产业化基地、龙头企业、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企业合作圈,微纳电子学科公共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打造四大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研发中心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面向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打造极限制造研究中心,促进领域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创新与应用;打造安全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为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家安全智能机器人重点领域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与储备;打造智能医疗与辅助装置研究中心,建立前沿的智能医疗与辅助装置技术集成平台,推动智慧医疗发展;打造智能网联车辆研究中心,不断加强针对场景化智能网联车的能力建设。




03

涓滴相伴,共许明天:

首届学生故事




每每想起,那盛大的典礼,高扬的国旗

四年前,那驿动的心、沸腾的血,感觉依然熟悉

还记得,热泪禁不住划过青涩的脸颊时
胸中,激荡着万千豪情
立志成才的种子怦然萌发

“我们,做到了!”
时光荏苒,韶华不负
面庞,少了几分稚嫩,平添几多坚毅
打点行囊,带上成长的骄傲,奔赴山海

美好的前程却也各不相同
每条前行道路的两边都是不同的风景
我们,微笑着挥手,目送你们
以梦为马
以终为始
向更加精彩的明天,奔赴!


毕业生代表风采展示

GZIC, SCUT



彭奕桢


前沿软物质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四年间独立进行课题1项,以负责人等完成省级、校级课题3项,以第一发明人等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已有1项获得正式授权。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红旅赛道中获省级金奖、全国铜奖。现保研直博至北京大学。





在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这片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新生沃土上,我非常荣幸能够接受与世界一流高校接轨的多元化精英教育。这里不仅有精美的大楼、完善的设施,更有卓越的大师与优秀的团队。校区实施的“全员导师制”让我们能近距离地与海内外精英教授们交流,在学业、生活上都能够得到老师们的指导与关怀。


作为广州国际校区首届本科毕业生中的一员,在老师们殷切的指导与鼓励下,我不断要求自己以“筚路蓝缕”的精神锐意创新、积极进取,有幸在课业学习、科研竞赛、学生工作、公共交流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深刻领略到“做好学问必先做好人”的道理,这些都为我的博士生涯乃至未来人生的全方位发展奠定了基础。



韩家冰


微电子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原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入学四年间,曾获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优秀志愿者、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会骨干、优秀共青团员、校级优秀社会实践个人等奖项。目前在校区微电子学院读研,与校区再续一段时光。





四年以来,我亲历广州国际校区的建设和发展。我见证了微电子学院实验室从无到有,教学设施逐步完善;我参与了校区和书院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课外生活愈发充实;我看到饭堂从D5开到B1再到最新的F5,天南海北的美食通通体验。


校区为我的成长发展助力护航。大一伊始,全英的课程令我略感吃力,校区开设的外语系列课程提升了我的听力能力,让我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柠檬音乐节、Happy Hour观影活动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Face to Face交流活动及时满足我的生活、学习需求;在迷茫焦虑的时候,校区书院老师们认真倾听、耐心引导,为我找到清晰的前进方向。


在广州国际校区的四周年,是我见证校区建成的四周年,是我在校区成长的四周年,祝福广州国际校区启用四周年,也希望校区越来越好。



胡睿哲


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共党员。曾获全国大学生算法设计与编程挑战赛铜奖、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奖,并连续2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毕业后,我加入了北京独角兽互联网公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北京志凌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与业界一线专业工程师一起工作,参与各大重要的项目,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广州国际校区度过的四年时光是我宝贵且难忘的经历。学校鼓励我们参与课外实践,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也积极践行这一教育理念。入学伊始,学院就借鉴密西根大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为我们设计了整套培养计划,大一到大四每一年都有针对性的培养目标。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良好的实验室氛围让我不拘泥于课本知识,而是亲身投入到实验中。一辆辆团队协作设计出的机器车、课外SRP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节能减排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等各种经历培养了我全方面的能力素质,让我更有底气面对如今的工作。



朱云龙


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届本科毕业生,曾获亚太地区数学建模比赛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Finalist奖、“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东省特等奖,现成功申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继续深造。





在过去的四年里,学校和校区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营造浓厚的国际化氛围。全英教学让我有机会直接阅读国外教材,为我在国外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的课程设置让我有机会拓展广阔的知识领域;“全员导师制”让我更早了解科研领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学校提供大量本科生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资源,进一步增加了我的科研经历,提升了我的科研能力,也让我对学术科研有更真切的体会。


这四年里,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更积极主动地发现机会、把握机会。建议2023级新生与身边的师长,特别是自己的学业导师多交流,尽早了解认识专业现状,确立未来的发展目标,也欢迎更多的师弟师妹们加入广州国际校区。GZIC不会辜负每一个为梦想而奋斗的你。


-  END -



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来源:广州国际校区综合事务办公室 党委宣传部 科学技术研究院 峻德书院 广州国际校区各学院

文:杨晓霓 赵春旭 陈琪丹 范蕊

图:陈永铿 李江涛 尹富诚 陈畅骏

编辑:蓝元

初审:鲍恩

二审:卢庆雷

终审:邹浩


华工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邮箱:hgxcb@scut.edu.cn


超级机器人“珠峰班”,开始选拔!

勿错过!这项考试明天开始报名!

“幸福”的21划,华园的21画

校医院新门诊启用,还有参保、急救指引@全体鲤工仔

“分享”“点赞”“在看”,记得一键三连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